念念京都的「五月」

 

這件事,進行了6個月才完成。如果將緣由算入,可以說是8個月;把起心動念算入,那是一年半。再要說得更清楚,那得從很多年前說起。

小時候,我們每年暑假都要回老家。姑姑一人經常就帶著一群孩子出遊。旁人一看,一個女人帶著一群大大小小、長相看來有血緣的孩子,都要發出這樣的疑問:「這些都是你的孩子?」

她的確也待我們像親生的孩子。

今年她過80大壽,我們想重溫8年前幾個堂姐妹帶著她同遊東京的回憶,所以籌畫了去年五月的京都自由行。這次加進了她旅居澳洲的女兒,也就是我的表妹,五個女人都拋夫棄子,在京都自己慶祝母親節。

飯店搞錯了,我們其實是訂母親節蛋糕。
 

鴨川納涼席吃豆腐宴、穿和服到祈園吃藝妓一口壽司、欣賞龍安寺的枯山水、巧遇京都每月一次的手作市集、坐渡船到星野住上一夜,最後,是在大阪Ritz Carten僅有兩間的日式套房,重溫小時候一群人排排睡在榻榻米的滋味。

這次的旅行太難得,我們決定做點什麼,讓它不只是停駐在手機相簿和腦海裡。

想到行前曾經採訪過品牌STORY+,知道它在五月會推出名為「我的御用設計師」客製珠寶飾品平台,基於好奇,也基於欣賞品牌首席設計師LIZ的作品,說服了姐妹們,訂製一款專為紀念此次旅行的銀飾吧!

循著它們網站設計的步驟,寫下我的需求,也陳述了這段緣由。這趟旅行有好多值得紀念的點,我的姑姑英文名字是MAY,這趟旅行又是在五月,還有童年的記憶……,叨叨絮絮寫了一大篇,讓她從中「提煉」出一款銀飾。

 

等了一段時間,3張設計圖來了。她不但設計圖畫得好,解說文筆也好。

 

有人特別喜歡這款,有人特別喜歡那款,本來是三擇一,大家都做一樣的;最後的決議是,大家各選各的,因為這三款就是一個系列,因此我們不是有一款專屬的珠寶,而是一個專屬的系列。系列名就叫「MAY」(五月),那是我姑姑的英文名字,也是這個旅行的月份。

接著,就在來來回回的討論和修改中,歷經數月,終於在去年的年底,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最喜歡的「MAY」。
 

MAY系列第一款

這是最多人選的一款,我選的也是這款。用非具象的手法,呈現紫藤垂落、隨風搖曳的美,在豐盈飽滿的銀圈上,以鍛敲的鎚痕裝飾,增添漫天紫藤的意象。這是鍊墜和胸針兩用款。
 



第二款

關於設計的想法,LIZ描述得很好,直接引用: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,我們會隨手留下一些微小的珍藏,也許只是一瓣小小的花葉,就這樣隨手夾進書裡,卻默默託付當下濃厚的心意……」書中收藏的,正是五月京都的綠意。
 



第三款

取神社日式窗框線條,上面攀附著藤蔓和綠葉,記下一段五月的京都回憶。藤蔓纏繞的細節,處理得精緻且立體,是我很喜歡的部分。
 



因為姐妹們有人是旅居國外的,所以銀飾分別送到她們手中,大家都表示很喜歡,可惜的是,迄今還無法原班人馬戴著這個系列的銀飾再相聚。

或許應該再來一次旅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