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生之花

這朵花,和我有密切的關係,綻放在我職涯的黃金歲月。

在GEORG JENSEN的銀飾中,曾經有過一款胸針,別名為「民生之花」。它現在已經暫時停產了;但是你向資歷較深的銷售人員詢問,他們肯定知道你說的是那一款。

「民生之花」的「民生」,和三民主義的「民族、民權、民生」沒什麼關係,而是指我曾經工作了20年的報社「民生報」。如果我曾經服務的媒體是「聯合」,它就可能是「聯合之花」;如果是蘋果日報,它可能會是「蘋果之花」。總之,它會如此得名,我敢大言不慚地說,和我有密切的關係。

這款胸針是我母親送給我們的傳家禮物之一。當年,我在品牌眾多胸針中,一眼就先挑中它,因為它好看、裝飾性強、經典而且價錢漂亮,我覺得是品牌中最最物超所值的作品。

它在品牌的歷史檔案中是編號113的胸針,形似三色蓳(有人覺得像紫羅蘭),明朗交疊的花瓣上,有著細細小小的榔頭敲痕(hammered surface)。這種敲痕原本是師傅打造銀器時,用榔頭敲擊出形狀時的留痕。多數的作品會在最後的工序將它們磨平拋光、消弭無痕,現出銀白光滑的亮麗;GEORG JENSEN有些作品會刻意保留它們,於是銀器或銀飾有了一種柔和豐富的灰調。我很喜歡這種留痕,它們讓整件作品更有「手作」的味道,而且是GEORG JENSEN諸多經典的純銀表面處理手法之一。

我擁有這只胸針後,經常佩戴,逢人讚它漂亮,我就更用力誇它,後來演變成不少每天相處的同事都有這朵胸針。我是一個完全不在乎撞衫、撞珠寶的人,覺得大家「英雄所見略同」,是一件很棒的事。因為不少同事都有,這朵花經常在我們報社出現,於是有人說這朵花可以稱做民生之花。所以,後來講到這件作品,大家就直接以民生之花名之。有一次向品牌的人提到這件事,沒想到時隔多年,我才知道,民生之花這個名字也在品牌傳開了。

我在報社主跑珠寶新聞的那幾年,報社因為很重視精品報導,給了我很大的發揮空間,珠寶精品的相關報導,經常是大篇幅、大篇幅地出現,報導內容中當然包括了很多GEORG JENSEN的消息。因為從專業的角度看,這個品牌獨特的北歐風格和尊重設計及工藝的態度,應該讓更多人認識;從很私心的立場來說,我周遭的同事朋友都會關心這個品牌的動向,由小看大,它應該也是很多讀者想看的內容。

多年來,我的同事們最關心的是年度項鍊。所以每到年底我一定要去打探一件事,那就是來年的年度項鍊會是什麼樣、售價多少、何時上市。小小一則,總是有大大迴響。

除了民生之花和年度項鍊,同事們熱中的,還有朵蘭表、編號159的月光石胸針及各式各樣的胸針。當年GEORG JENSEN推出商品比較看不出章法,所以銷售現場經常有驚喜,有時是新品,有時是停產多年的重出品。我的同事們買到這種新鮮貨,一定戴到報社獻寶,然後就會引發羨慕、嫉妒和「我也要……」的購買熱情。當年,我曾想過,如果在報社辦個GEORG JENSEN的FANS俱樂部,大概不難招到會員吧!

品牌肯定是感受到我們的熱情,所以GEORG JENSEN於2004年慶祝品牌一百歲生日時,在台北美術館舉辦盛大的作品展,活動就是交給民生報合辦。這是一次品牌和報社的官方交流,參與的同事我不敢說百分百是品牌的FANS;但是那種興奮的氛圍,我至今難忘。

民生報是我記者生涯最輝煌的歲月,GEORG JENSEN曾經為我的工作添了數次永生難忘的高潮,我很開心,它們有過精采的交會,而且還有一朵花為證!

(節錄自「我的GEORG JENSNE」一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