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石
一場盛宴
當宴席在眼前擺開來, 一個一個或大或小的驚喜就在心中跳出來……
去年觀賞關於Tiffany& Co.的紀錄片「Crazy about Tiffany’s」(台灣譯名:真愛Tiffany),特別記下其中一句話:「珠寶作品的核心在寶石!」因為完全認同。
寶石是一件珠寶設計的起始點,也是價值和價值感的核心,尤其是頂級珠寶。
所以頂級珠寶的決戰點,就看珠寶商如何化身厲害的尋奇獵人,天涯海角搜羅到精采的寶石,然後還有本事經過團隊的妙思巧工,精膾慢烹出一場盛宴,款待貴客們。
每年關注Tiffany & Co.的Blue Book,翻閱它的頂級珠寶訊息,就像是等著一場盛宴的舉行。當宴席在眼前擺開來,幾乎沒有例外,一個一個或大或小的wow就會在心中跳出來。因為這個品牌總是會在大家預期的貴重寶石外,安排特殊的寶石亮相。就像一場盛宴不會永遠只是龍蝦、和牛或松露,一定還有其他令人覺得新奇的高檔食材。
2017年的Blue Book中,就出現了久違的Melo Melo Pearl,而且一次2顆,皆是淡橙正圓,上面浮現著漂亮的火焰紋。這種珍罕的天然珍珠,無核,而且至今無法被養殖出,主要是在南中國海海域尋得,越南人稱為「龍珠」,可見其珍貴。上一次出現在Blue Book是2005年,設計成一款1920年代風格的項鍊(左)。今年的設計風格新穎,將2顆Melo Melo Pearl設計成上下輝映的墜飾,既是收藏品,也是容易搭配服裝的珠寶。(右)
寬容的心胸
品牌因為擁有Tiffany Diamond這顆全球公認最重要的黃色彩鑽,又發明了最經典的Tiffany Setting六爪鑲鑽戒,在買家心中奠定了鑽石專家的印象。其實除了鑽石,它對於頂級珠寶鑲用的寶石種類,始終保有寬容的心胸。不少未曾在別的品牌頂級珠寶領域出現的寶石,皆在Tiffany& Co.亮過相。
其實頂級珠寶不設限所謂的四大貴重寶石,就會得到很大的自由。何況重要的不在寶石的名字,而在它的質色諸條件。寶石的名字本身有價值,很好;寶石的名字在眾人心中未建立價值,沒關係。有膽識去發掘及培植,最後為頂級珠寶添一顆新星,更是一件美事。
品牌無疑有這樣的膽識。翻開它的歷史,相關的事蹟歷歷。它早在百年前就鑲用孔克珍珠(Conch Pearl),目的是為作品增添異國風情。因為品牌第二代傳人暨首任設計總監(也是知名的玻璃藝術家)Louis Comfort Tiffany的個人偏好,Tiffany也將月光石和蛋白石經營成頂級殿堂的重要寶石。雖然在天然珍珠的交易上有輝煌的紀錄,但是於1956年,它也接納了養殖珍珠,一出手,就是一顆價值不菲的南洋珠。
它用彩色寶石用得很廣,像綠玉髓(Chrysoprase)、海水藍寶貓眼( Aqumarine Cat’s Eye)、紫羅蘭色尖晶石(Violet Spinel)、錳鋁榴石(Spessarite)……,這些一般比較少見的名字散見於不同年份的Blue Book中。它不吝為一些沒那麼受到注意但有潛質的寶石打燈,或者就直接培植新星登上寶石舞台。
關係密切的寶石
至關重要的人名是喬治•坤斯博士(Georg Federic Kunz1856-1932.),他是美國知名的寶石專家,曾於1879-1932年在Tiffany & Co.擔任副總裁,親自遊歷世界搜羅珍奇寶石。在他的主導下,品牌發掘培植新寶石,其中丹泉石(Tanzanite)、摩根石(Morganite)、孔賽石(Kunzite)和沙弗萊石(Tzavorite)並稱Tiffany四大寶石。
◆ 孔賽石
1902年,坤斯博士首度介紹。當時寶石界認為鋰輝石(Spodumene)這種寶石已近絕脈,而且顏色就是一種黃灰色。沒想到1902年在加州發現了一種色如紫丁香花的紫色鋰輝石,並且以坤斯博士的姓氏延伸命名,在Tiffany & Co.初登場。
◆ 摩根石
1910年,孔賽博士代表Tiffany &Co.首度公開介紹這種帶著淺粉色調的綠柱石。第一顆摩根石是在美國加州被發現,其後較多且平均水準較高的摩根石來自馬達加斯加。摩根石的名字,是依美國知名的銀行家和寶石收藏家John Pierpont Morgan的姓氏而取。
◆ 丹泉石
1968年Tiffany首度引進及公開。這種在非洲坦桑尼亞吉力馬札羅山發現的藍色寶石,屬於黝簾石家族(Zoisite),發現後經介紹給Tiffany &Co.,才被引進美國,品牌也成了第一個使用這種寶石的珠寶商。
◆ 沙弗萊石
1974年Tiffany將它介紹給大家。這種綠色的鈣鋁榴石,1970年在坦桑尼和肯亞邊界的Tsavo國家公園被發現。Tiffany & Co.看到它的珍罕和潛質,為它命名「Tsavorite」, 將它引進美國的高級珠寶圈。
力捧本土寶石
除了介紹來自各地的珍罕寶石,品牌更力捧美國本土所產的寶石,包括密西西比河(Mississippi River)的狗牙珍珠(Dogtooth Pearl)、蒙大拿州(Montana)的藍寶石、北卡羅來納州(North Carolina)的祖母綠等。
其中,蒙大拿的藍寶石,從1880年代被發掘,並被孔賽博士納入他為Tiffany收集的珍寶中,成為美國本士產最重要的寶石。目前還有產量,但是很難得有大克拉數。這種藍寶石藍中帶紫,而且藍得有金屬光澤,被形容為steel blue。
這些寶石因為和Tiffany& Co.的連結甚深,所以品牌一直用心維護它們。目前的首席寶石專家兼高級珠寶副總裁Melvyn Kirtley說,品牌總是耐心等候,待搜集到質色符合頂級水準,才會為它們打上聚光燈,吸引買家注意。像近幾年,因為等候到一批藍得夠濃郁、如同藍絲絨閃耀的丹泉石,所以推出多款以丹泉石為主角的作品。
品牌對待蒙大拿藍寶也是這樣,用心收集,每隔一兩年,就會在Blue Book中發表鑲嵌蒙大拿藍寶的作品。2017年就有一款藍色雀鳥胸針,鑲用了顏色濃淺不一的蒙大拿藍寶石。錳鋁榴石今年也算大有表現,這種橙色的柘榴石,其實不容易找到質色高檔者,2017年作品上鑲用的,閃著艷橙色,熱情十足。
設計的魅力
珍罕的寶石,必定需要設計師看到它們的最美,而且將這些最美釋放出來,才算擁有靈魂。Tiffany & Co.歷來重用的設計師們,各有風格、各有所愛,他們皆曾為這些寶石貢獻所長,留下經典作品。
Louis Comfort Tiffany,發掘了月光石和蛋白石的最美。
Jean Schlumberger用詩意夢幻的筆觸,將包括Tiffany Diamond在內的大寶石,化為奇鳥棲息的美石。
Paulding Farnham選用蒙大拿藍寶設計成經典的鳶尾花胸針。
也將扁平長形、猶如狗牙的密西西比河的狗牙珍珠,設計成經典的菊花胸針。
讓人不禁要讚嘆,這就是設計的魅力,再沒有比這些寶石更適合這些作品了。
圖片提供:Tiffany & Co.